摘自《中國食品產業網》
前不久,茶卡、柯柯鹽湖被省綠色食品辦公室和省綠色食品協會授予綠色食品原料(食用鹽)標準化生產基地,開創了全國鹽行業創建綠色食品基地標準化的先河。作為產鹽大省,如何緊握“綠色牌”,依托鹽湖資源優勢,加快青鹽戰略品牌實施步伐,進一步拓寬國內市場并進軍國際市場,顯得尤為為重要。無疑,“綠色牌”成為青鹽走向大市場的一張漂亮的通行證。青海鹽業股份有限公司在近期決定,把青鹽產品從目前的綠色食品提升到有機食品,將茶卡鹽湖、柯柯鹽湖打造成為全國綠色食用鹽生產基地。
綠色食品青鹽有著超越優勢
據有關資料統計,鹽大概有14000種用途,真正用于食品調味的只占總量的5%。鹽的發現和生產,意義不亞于糧食的發現和生產,它同樣是人類生命之源,是大自然賦予人類最珍貴的禮物。
青海號稱湖鹽王國,是我國鹽湖資源最豐富的地區。根據目前普查和勘探的結果,食鹽的蘊藏量為3650億噸。儲量在10億噸以上的主要鹽湖有:柯柯、察爾汗、昆特依、大浪灘、馬海、尕斯庫勒、察汗斯拉圖、東臺吉乃爾、西臺吉乃爾、一里坪等鹽湖,它們都在海拔2800米以上。
目前開采的鹽湖主要有茶卡、柯柯、察爾汗、昆特依。他們地處柴達木盆地,周圍是天然的草原植被,人煙稀少,無公害,無污染,環境狀況潔凈,是我國最優良的“綠色食品”———食用鹽產地。鹽湖中儲藏天然原鹽,氯化鈉純度高、含量在95%以上,雜質少,不含對人體有害的物質,經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檢驗,含有對人體有用的多種微量元素:如鈣、鎂、鋇、銅、鉀、鍶、鋅、錳、鋁、鈹、鋰、鈦、鉻、鑭、釩、硒、鈰、鉬等。可見,天然潔凈的環境,品質優良的產品,青鹽食用鹽是全國食用鹽佼佼者。
業內人士指出,在當今海洋污染不容樂觀,井礦鹽在復雜工業化生產中,又要破壞鹽所含的大量微量元素和有機物情況下,出自優良生態環境,帶來強勁生命活力的青藏高原鹽湖產天然食用鹽,在全國鹽行業市場中有著超越的優勢。
精制“全國綠色食品食用鹽標準化基地”名片
眾所周知,我省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定的“世界四大無公害超凈區”之一。青海鹽湖又處在這超凈區,大部分鹽湖集中在柴達木盆地,鹽湖周圍是天然的草原戈壁,人煙稀少,無工廠、無污染,并有高原植被,環境狀況潔凈。目前開采的鹽湖僅是茶卡、柯柯、察爾汗、昆特依鹽湖,其它的鹽湖仍是處女地,青鹽食用鹽不僅是全國食用鹽佼佼者,而且有一張高原綠色食品的王牌,“湖鹽王國”面臨著大發展的機遇。
青海“十一五”規劃中指出要打好“高原牌”、“綠色牌”。作為我省鹽業龍頭的青海鹽業通過開發綠色食品,創立“名牌+綠標”的模式,即著名商標加綠色食品標志,使企業產品錦上添花,相益得彰,將成為市場中新的亮點。抓住茶卡、柯柯鹽湖被授予綠色食品原料(食用鹽)標準化生產基地的契機,鹽業公司樹立了“抓好企業形象設計,加大產品宣傳力度,尤其要把茶卡鹽湖作為綠色食鹽基地進行重點宣傳,實施名牌戰略,提升青鹽產品的知名度,使產品早日打入國際市場”的目標。這一切,定能帶動青鹽從待字深閨走向大市場。